2024-05-13
文道观点
酱酒遇冷
从2019年开始,酱酒市场进入狂热期,在经历2021年极速狂奔后,2022年则进入市场冷静期,酱酒在2021年全年的产能达到约60万千升,占白酒所有产能的大约8.4%左右。到了今年(2022年),面临两个问题影响:第一是餐饮业聚餐、堂食受到限制,让多数酱酒失去了消费空间;第二是全国市场经济的持续低迷,引发消费者的消费降级,人们也不再热衷于消费和购物,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成为当下的主流。在这两种现象的结合下,酱酒在全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停滞。
过度营销
当市场面临停滞情况下,一些厂家在追求“营销”的理念驱动五,通过牺牲产品品质的做法来获取利润,如一些厂家及投资商重金砸广告从而提高定价。企图借助铺天盖地的短视频及广告抢资源、抢渠道,这市场看似是火热,但实则只是让经销商进货囤货,市场却是一副卖不动货的局面,这自身发热的局面,正是为日后市场的爆雷埋下隐患。
同样,有些品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使数据好看,为了做大这块蛋糕,以上市为诱饵画饼,设计圈钱政策、套路经销商、诱使或逼迫经销商压货囤货,自身业绩做得很好看,却导致经销商库存陷入停滞状态。
调整期 要踏实
事实上,真正检验酱酒热的要求是开瓶率,而不是一味靠经销商的囤货厚度。市场上也存在着产品卖点雷同、包装竞相模仿抄袭等情况,导致行业有着恶意竞争情况。在酱酒市场,众筹成为一些品牌吹嘘的资本和圈钱、圈粉、圈商的手段。过度营销、借鉴股权众筹模式,通过股权绑定新生代经销商,拉拢无数冲动者“入局”。
正如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面对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市场的自我调整来缓解,当下酱酒遇冷,这个调整期对厂家来说也是一个自愈的过程,这也正警告大家,在调整时期,要静下心来好好修炼内功,踏踏实实把本分功夫做好,才能迎来向上发展。
酱酒行业 何去何从
面对今年酱酒热度骤降,大家都在关心酱酒行业是否还能回暖。在长期来看,酱酒行业总体是还是积极、乐观的,更有行业内权威人士一致认为:酱酒将是未来10年内最大的财富机会。
酱酒遇冷除去此前因热度有大量的库存积压,疫情的反复导致酱消费场景大幅萎缩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酱酒的发展正在进行升级,转向品质与品牌化发展道路,由品牌驱动消费,这是酱酒竞争多元化和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无法忽视的是,在这个遇冷期,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并未受到太大打击,于是对于经销商来说,前期对酱酒的热情和预期也受到影响,他们越来越知道品牌优势和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更保险,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变得更加理性、谨慎。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酱酒品类的好奇心驱使消费者对酱酒进行关注和了解,酱酒能够满足品质饮酒的认知进一步加深,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对品质有所加持,因此,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有品牌优势的酒。
修炼内功 做好品牌
过去的几年中,中高端市场的空间被头部品牌占领,消费者大多是高净值人群,但如今市场的酱酒氛围浓厚,大众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群体的扩大意味着需求的更多样化,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更适合大众的品牌有机会。酱酒品类头部品牌企业的定位基本稳固,在这样的转角,什么样的品牌能突出重围?
1.渠道
酱酒竞争的多元化要求渠道多元化,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会更迅速,措施会更及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高,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也会更从容。
2.产区
此前,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有关文件,将加快打造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将增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一批贵州酱酒品牌梯队。也就是说,在此产区的品牌,依托产区优势,有更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3.品质
如果说产区的优势是可以合理有效利用的客观因素,那品质力则是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企业可以主观把控的。能够苛求品质、秉持匠心、坚守传统技艺又持续创新的企业,更能将品牌建造牢固,在市场口碑上也更有竞争力。
4.产能
在硬实力上,酱酒的酿造周期长,产能和基酒储备的规模化是制约品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践行长期主义,对优势产能进行扩充,为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行基础动能储备的企业,在布局未来,持久打造品牌势能和提升综合实力上更有力量。
5.布局
以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为前提,在生产、产品、品牌、市场、营销、文化、模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战略布局,各方相互借力,共同发展,达成体系化战略,在品牌规模化上有所突破,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如何打造品牌
1、树立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
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未来多元化酱酒品牌头部名酒的基本原则。无论品牌、品类如何定位,都不可能跳出这个基本框架。以市场这个源点出发,目前酱香市场主要为超高端档位(2000元以上),高端档柆(800-1500元),中高端档(300-800元)和入门级(100-300元)。实际上目前多元化酱酒主要也布局在高端及中高端价格带。而中高档价位的产品更多还是要结合到产品品质的层面与消费者进行正面沟通,建立对等的品质认知关系。
2、文化赋能
如果从人群来区别,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时代特征,80后喜欢怀旧,90后喜欢个性,00后喜欢创造,那么针对这些区别,酱酒也可以做不同的亚文化。文化、价值的共鸣,核心点当然不能是写几句诗,搞几场研讨会,而是要上升到战略的层面去支持品牌的运营,就像是当初江小白围绕着年轻群体,在表达形式、内容、内涵上都在创新,这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3、做好品类差异
酱酒品牌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消费认知标准,做到和而不同。通过不断寻找和建立自身的产品优势来实现市场布局。品类创新已经成为众多酱酒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12987工艺标榜下的传统酱香酒,无论产品包装如何不同但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多元化酱香品牌要在传统酱香的基础上做适度的产品创新,需要突出自身的产品特点及消费机会点。
酱酒处于中场阶段,正在从上半场的狂热开始步入目前的中场理性阶段,有先知先觉的已经沉下来思考判断未来的路了,而有很大部分缺失理性思维,产能基地没有、研发人才匮乏、产品营销模式无创新、品质文化根基底盘不稳等,仅靠忽悠想骗取信任,靠超高定价博眼球吸引经销商、吸引消费者是行不通的。
长期主义、品质主义,“信任、信用、信仰”应该成为品牌始终坚持的商道精神。
酱酒遇冷
从2019年开始,酱酒市场进入狂热期,在经历2021年极速狂奔后,2022年则进入市场冷静期,酱酒在2021年全年的产能达到约60万千升,占白酒所有产能的大约8.4%左右。到了今年(2022年),面临两个问题影响:第一是餐饮业聚餐、堂食受到限制,让多数酱酒失去了消费空间;第二是全国市场经济的持续低迷,引发消费者的消费降级,人们也不再热衷于消费和购物,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成为当下的主流。在这两种现象的结合下,酱酒在全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停滞。
过度营销
当市场面临停滞情况下,一些厂家在追求“营销”的理念驱动五,通过牺牲产品品质的做法来获取利润,如一些厂家及投资商重金砸广告从而提高定价。企图借助铺天盖地的短视频及广告抢资源、抢渠道,这市场看似是火热,但实则只是让经销商进货囤货,市场却是一副卖不动货的局面,这自身发热的局面,正是为日后市场的爆雷埋下隐患。
同样,有些品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使数据好看,为了做大这块蛋糕,以上市为诱饵画饼,设计圈钱政策、套路经销商、诱使或逼迫经销商压货囤货,自身业绩做得很好看,却导致经销商库存陷入停滞状态。
调整期 要踏实
事实上,真正检验酱酒热的要求是开瓶率,而不是一味靠经销商的囤货厚度。市场上也存在着产品卖点雷同、包装竞相模仿抄袭等情况,导致行业有着恶意竞争情况。在酱酒市场,众筹成为一些品牌吹嘘的资本和圈钱、圈粉、圈商的手段。过度营销、借鉴股权众筹模式,通过股权绑定新生代经销商,拉拢无数冲动者“入局”。
正如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面对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市场的自我调整来缓解,当下酱酒遇冷,这个调整期对厂家来说也是一个自愈的过程,这也正警告大家,在调整时期,要静下心来好好修炼内功,踏踏实实把本分功夫做好,才能迎来向上发展。
酱酒行业 何去何从
面对今年酱酒热度骤降,大家都在关心酱酒行业是否还能回暖。在长期来看,酱酒行业总体是还是积极、乐观的,更有行业内权威人士一致认为:酱酒将是未来10年内最大的财富机会。
酱酒遇冷除去此前因热度有大量的库存积压,疫情的反复导致酱消费场景大幅萎缩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酱酒的发展正在进行升级,转向品质与品牌化发展道路,由品牌驱动消费,这是酱酒竞争多元化和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无法忽视的是,在这个遇冷期,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并未受到太大打击,于是对于经销商来说,前期对酱酒的热情和预期也受到影响,他们越来越知道品牌优势和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更保险,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变得更加理性、谨慎。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酱酒品类的好奇心驱使消费者对酱酒进行关注和了解,酱酒能够满足品质饮酒的认知进一步加深,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对品质有所加持,因此,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有品牌优势的酒。
修炼内功 做好品牌
过去的几年中,中高端市场的空间被头部品牌占领,消费者大多是高净值人群,但如今市场的酱酒氛围浓厚,大众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群体的扩大意味着需求的更多样化,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更适合大众的品牌有机会。酱酒品类头部品牌企业的定位基本稳固,在这样的转角,什么样的品牌能突出重围?
1.渠道
酱酒竞争的多元化要求渠道多元化,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会更迅速,措施会更及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高,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也会更从容。
2.产区
此前,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有关文件,将加快打造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将增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一批贵州酱酒品牌梯队。也就是说,在此产区的品牌,依托产区优势,有更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3.品质
如果说产区的优势是可以合理有效利用的客观因素,那品质力则是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企业可以主观把控的。能够苛求品质、秉持匠心、坚守传统技艺又持续创新的企业,更能将品牌建造牢固,在市场口碑上也更有竞争力。
4.产能
在硬实力上,酱酒的酿造周期长,产能和基酒储备的规模化是制约品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践行长期主义,对优势产能进行扩充,为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行基础动能储备的企业,在布局未来,持久打造品牌势能和提升综合实力上更有力量。
5.布局
以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为前提,在生产、产品、品牌、市场、营销、文化、模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战略布局,各方相互借力,共同发展,达成体系化战略,在品牌规模化上有所突破,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如何打造品牌
1、树立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
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未来多元化酱酒品牌头部名酒的基本原则。无论品牌、品类如何定位,都不可能跳出这个基本框架。以市场这个源点出发,目前酱香市场主要为超高端档位(2000元以上),高端档柆(800-1500元),中高端档(300-800元)和入门级(100-300元)。实际上目前多元化酱酒主要也布局在高端及中高端价格带。而中高档价位的产品更多还是要结合到产品品质的层面与消费者进行正面沟通,建立对等的品质认知关系。
2、文化赋能
如果从人群来区别,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时代特征,80后喜欢怀旧,90后喜欢个性,00后喜欢创造,那么针对这些区别,酱酒也可以做不同的亚文化。文化、价值的共鸣,核心点当然不能是写几句诗,搞几场研讨会,而是要上升到战略的层面去支持品牌的运营,就像是当初江小白围绕着年轻群体,在表达形式、内容、内涵上都在创新,这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3、做好品类差异
酱酒品牌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消费认知标准,做到和而不同。通过不断寻找和建立自身的产品优势来实现市场布局。品类创新已经成为众多酱酒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12987工艺标榜下的传统酱香酒,无论产品包装如何不同但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多元化酱香品牌要在传统酱香的基础上做适度的产品创新,需要突出自身的产品特点及消费机会点。
酱酒处于中场阶段,正在从上半场的狂热开始步入目前的中场理性阶段,有先知先觉的已经沉下来思考判断未来的路了,而有很大部分缺失理性思维,产能基地没有、研发人才匮乏、产品营销模式无创新、品质文化根基底盘不稳等,仅靠忽悠想骗取信任,靠超高定价博眼球吸引经销商、吸引消费者是行不通的。
长期主义、品质主义,“信任、信用、信仰”应该成为品牌始终坚持的商道精神。